「鹽可頌」,很多人的心頭愛,麵包店中的必備單品之一。
別看它個頭小小一隻,外皮酥脆、內部柔軟有嚼勁,體內還包裹了有鹽黃油,奶香濃郁,回味十足!
雖然「鹽可頌」只是比「可頌」多了一個字,卻是日式麵包(塩パン)和法式麵包(croissant)兩個派系的天壤之別,做法也完全不一樣!
今天,我們就來跟大家扒一扒鹽可頌的前世今生~⬇️
目錄 / Content
01 / 「鹽可頌」和「可頌」,派系大大不同
02 / 一個「鹽可頌」的美味秘訣有哪些?
03 / 跟著吐司男吳克己,在家輕鬆做「鹽可頌」
01
「鹽可頌」和「可頌」,派系大大不同
相信很多人會以為「鹽可頌」是從「可頌」演變而來的,但其實它們不過是長相形似,而它真正的直系親屬,是來自于東歐的傳統麵包「Salzstangen(鹽棒)」。
這是一種來自于東歐的傳統麵包,是奧地利、德國等地的佐餐硬質麵包。在東歐,人們會為賓客獻上「麵包和鹽」,視為一種歡迎客人的習俗。後來這種做法也逐漸影響了歐洲其他地區的麵包。
▲「鹽棒」麵包一般為長棒狀,表面裝飾海鹽、芝士、芝麻、罌粟籽等,是奧地利、德國最為普遍的麵包之一。
2017年,位於日本愛媛縣八幡濱市一間臨海的石窯麵包房「Pain Maison」,為了解決夏季麵包營收下降的問題,店主受到「麵包和鹽」的啟發,在麵包內包入一塊有鹽黃油,表面撒上幾片鹽之花,最終成為了現今的鹽可頌雛形。
▲Pain Maison的鹽可頌。
麵包內包裹的黃油經由烘烤後化開,形成酥脆的底殼和中空的組織,得到獨特的外酥內軟的口感,促進食欲的同時還可以補充身體鹽分。
如此的匠心與美味在當地廣受人們喜愛,「Pain Maison」也因此而聲名鵲起,甚至在東京開了分店。
▲一禾堂還有「鹽可頌+霜淇淋」的組合售賣!
這款麵包可謂是麵包在用鹽上的一大創新。隨著它的名聲越傳越廣,它也開始變成了各家麵包房中的長青品項。到後來傳到臺灣,它才擁有了「鹽可頌」 這個名字,甚至成為了諸如像「一禾堂」等店家的招牌品項。
02
一個「鹽可頌」的美味秘訣有哪些?
如今市面上的鹽可頌配方繁多,但一款美味的鹽可頌離不開以下幾個關鍵性原料:
⭐️「高筋粉」
鹽可頌適合用蛋白質含量11。5-12%高筋粉來製作,這樣做出來的鹽可頌外形會比較漂亮。而層次豐富的鹽可頌則多數是用法式麵粉來做的。
⭐️「有鹽黃油」
一般而言,鹽可頌的麵團所用的黃油是無鹽黃油,而內部包裹的黃油一定是有鹽黃油。有鹽黃油一般占整個麵團重量的10%左右,出爐的鹽可頌才能形成焦香酥脆的底部,散發出濃郁的奶油香味。
然鵝,「Pain Maison」鹽可頌所用的有鹽黃油量,甚至達到了麵團重量的20%!據悉,如此做法是為了讓麵包內部形成比較大的空洞,使得麵包吃起來會更香更有嚼勁。(但考慮到這個成本和含油量…小編不禁顫抖了一下…)
⭐️「海鹽/岩鹽」
正如其名字所言,「鹽」在鹽可頌裡可謂是最靈魂的原料了!鹽可頌頂部撒著的大顆鹽粒,絕對是這款麵包的點睛之筆~
也因此,製作鹽可頌絕不能用普通的食鹽,一定要使用「海鹽」或「岩鹽」。
因為這2種鹽的結晶構造比較穩定,不易溶于水,因此不會受到麵包烤制時散發出來的水蒸氣的影響,即便出爐後也能附著在麵包表皮上。
而使用不同的鹽,也可以做出不同風味的鹽可頌。
比如臺灣麵包大師吳寶春的「吳寶春麥坊店」在10周年慶時,曾在店內推出不同海鹽風味的「臺灣風土鹽可頌」,完美詮釋了臺灣的特色和風味。
▲吳寶春師傅和他店裡的鹽可頌產品,
顏色與口味都十分討喜。
03
跟著「吐司男」吳克己, 在家輕鬆做鹽可頌!
據「吐司男」吳克己老師爆料,在他的臺灣桃園「安德尼斯烘焙坊」中,鹽可頌每日銷售至少1000個!
▲吳克己老師和客人之間的聊天記錄,
足以證明老吳的鹽可頌人氣有多高~